鹿篙的茶事生活
自由探訪的茶路指南
有著最古老紅茶廠歷史的鹿篙產區,裡頭藏著一條蜿蜿蜒蜒的小路。這條名為香茶巷的小徑,古早時期便連結起埔里鎮和魚池鄉,也見證了當地紅茶在興起與衰落的發展。
時至今日,日月潭仍有大部分的紅茶來自鹿篙產區,也因著超過百年的歷史,這裡的居民持續堅持守護這份豐富又內斂的紅茶文化。
邀請你透過這份指南,和我們一同從當地的辛勤與樸實,發掘這人人都有一套紅茶經的鹿篙香茶巷。
請點選地圖中的數字,即可開啟資訊欄喔 (建議以電腦開啟)
1 鄭川紅茶廠(不灑藥與化肥)
香茶巷1-98號
擁有超過300種山茶品系的五代茶園
2 日月潭貓頭鷹之家 | 吉臣紅茶
香茶巷5-1號
結合親子DIY體驗的老式紅茶廠
3 和菓森林 (不灑藥)
香茶巷5號
提供多項紅茶體驗與商品的活潑茶廠
4 日據紅茶廠
香茶巷12號
復刻日本老時代的茶廠
5 樸實園紅茶廠(不灑藥與化肥)
香茶巷12-2號
如同柴米油鹽般,日常樸實的紅茶廠
6 傳說咖啡
7 仙聞紅茶廠
香茶巷13-5號
秉持客家精神,遵循舊時方法的製茶廠。
8 井古茶堂(有機轉型)
香茶巷17-1號
從最早的紅玉種植,到一家姊妹堅持的溫潤滋味。
9 國芳茗茶(有機轉型)
香茶巷27-1號
不忍阿祖的傳承無人接手的山茶園。
10 湘農莊稼咖啡
11 鹿篙咖啡莊園
12 香山農場有機園(有機)
香茶巷40號
從有機茶出發,持續打造有機園地。
13 翔鷹紅茶
香茶巷41號
從最早的紅韻栽植,到做出最好的白茶。
14 湧香製茶廠(各農法皆有)
香茶巷42號
三個男生的白手起家,從代工到比賽三冠王。
15 花音咖啡
鹿篙的四大紅茶品種
山茶
居民們說這裡清朝就有茶,是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原生種臺灣山茶。如同台灣在各時代的迭替下,持續演變至今日多元的樣貌:臺灣山茶從本土原住民,逐漸與其他外來品種相互融合,在超過百年的過程中,不斷地摩擦與互動,憑著堅忍的意志,依著各地的風土環境,發展長出各自的模樣,造就現今豐富多變的層次滋味
阿薩姆
日本人帶來的阿薩姆,與全台第一間新式紅茶廠的持木紅茶廠,是鹿篙人引以為傲的共同記憶,也是開啟地方紅茶產業的契機。而後在農友們的堅持下,支撐起七十年代的麥香紅茶,阿薩姆漸漸走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,至今是被飲用最多的茶款
紅玉(臺茶18號)
民國88年,歷經了921地震後,南投的經濟亟待復甦,沉寂40餘年的臺茶18號正式發表,並命名為紅玉,具特殊的薄荷肉桂香氣。同時將採茶改以人工摘取的一心二葉,完整烘焙的條索狀葉乾,成功以精緻茶為目標,再次打開日月潭紅茶的名氣。
持木茶廠更名為鹿篙茶廠。因長年荒廢,同年被整棟拆除。在此之前,許多小孩是在這裡玩耍長大的
紅韻(臺茶21號)
臺茶21號紅韻是到了民國98年才出現,同年鹿篙就有茶農栽種,並逐漸擴大面積。栽種不易、產量少的紅韻,其輕柔的柑橘柚花香很適合午後放鬆,配些輕食甜點,是當地紅茶最受外國朋友歡迎品種。
部分農友近幾年也嘗試製作白茶。不同於全發酵紅茶的醇厚滋味,輕發酵的紅韻白茶帶有明亮清甜的水蜜桃香氣,也為鹿篙開啟了新風味
鹿篙紅茶的節氣生活
左右切換看看一年四季的茶園在做些什麼吧!
製茶的時光
國鎮大哥的紅茶製茶
國鎮大哥是國芳茗茶的負責人兼製茶師,也是曾經的中餐主廚。對他而言什麼都可以吃,煮湯、清炒,尤其炸天婦羅。這人個性鮮明活潑,但同時也靦腆謙虛,我們好奇這樣的組合是如何思考做茶的,因此前進他家拍攝了這系列影片。
第一步 採茶 Start with Plucking
製茶是從採茶開始
採茶是一門專業,也是一門藝術。從此可以看出各茶園的田間管理,以及對後續品質的要求,還得眼明手快才能準時下班。對於國鎮大哥與許多採茶阿姨而言,這個製程與工作也是聯繫感情的方式之一,而阿姨們的職業病就是:「隔壁的茶園很漂亮,可以採了吧」
第二步 萎凋 Second Step: Withering
將採回來的茶葉長時間靜置於室內,使其散失水分,是紅茶製程的一大特色
因為是有機茶園,萎凋後的茶葉常可撿到許多蟬的殼與小蟲子;茶園也隨著時間,漸漸出現顏色層次多元豐富的茶芽,如紫芽、赤芽與綠芽等
第三步 揉捻 Third Step: Rolling
揉捻是為了破壞茶葉組織,使汁液流出後附著在茶葉上,在沖泡的時候味道比較容易出來;也是為了塑造成條索形
國鎮大哥幾乎在每個步驟都會再次檢查葉子狀態,是否有老葉、枝條或小昆蟲等需挑出。拍攝期間是製作台茶十八號紅玉,黏性較高,所以揉捻前會先進入機器將葉片分開
第四步 解塊、發酵與乾燥 Last Step: Fermentation and Drying
粗製茶的最後一個階段,是要將成團的茶葉解塊後發酵,再進入機器乾燥約一小時。初步完成後,後續會再進行挑選、分級等,日月潭少數茶廠會進行焙火
茶說旅行的在地紀錄
日月潭紅茶採茶班的標準上班時間是從早上七點到下午三點,全副武裝是為了防露水、防蚊蟲、防日曬、防缺水,聊天的過程中,我們眼睛還是跟不上大家採茶的速度